回去以后,俞悅照例先是洗漱,洗漱完了以后才舒舒服服地在沙發(fā)上躺下,然后才開始和觀眾們聊曾鞏和辛棄疾。
俞悅:“說起曾鞏,好多人都沒什么印象,但要是說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大家可能會‘哦,原來是他啊。’
不過也僅此而已了,因為相比起其他七位,他實在是太透明了,連我自己都對他沒什么太深的印象。
唯一記得的就是他有一年科舉和蘇軾一起考的,那年歐陽修以為蘇軾的卷子是他的弟子曾鞏的。
因為宋朝科舉是糊名的嘛,歐陽修并不知道這是蘇軾。然后為了避嫌,蘇軾就成了那年的第二。
唯一有印象跟他有關(guān)的事就是這個了,還不是什么好事,是個烏龍。
不過華夏能在歷史上留名的怎么可能是什么泛泛之輩呢,尤其還是跟韓柳三蘇王安石歐陽修齊名的唐宋八大家。
咱們就先說說曾鞏吧,辛棄疾大大在他之后。”
曾鞏挑眉,原來他在后世這么沒有存在感嗎,不過說實話,他也挺好奇自己是怎么進(jìn)的這唐宋八大家齊名的。
能和他的恩師歐陽公和如今已經(jīng)名噪一時的蘇子瞻并列,曾鞏放下手里的公務(wù),準(zhǔn)備先聽俞悅說完。
歐陽修想到自己的這個得意門生,也是嘴角上揚,他捋了捋胡須,給自己倒上一杯小酒,也準(zhǔn)備仔細(xì)聽聽。
被cue到的韓愈、柳宗元、王安石和三蘇也饒有興致地放下手頭的事情,聽聽這位是怎么個事。
俞悅:“那就讓我們來看看吧我,這位唐宋八大家里的背景板,有兩把刷子的小透明,且文藝圈出道多年但零緋聞的曾鞏。
曾鞏于北宋天禧三年出生于建昌軍南豐,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南豐縣。
他也是出生于書香世家,祖上都是文科大佬,祖父曾致堯當(dāng)過尚書戶部郎中,父親曾易占是太常博士。
曾鞏也遺傳到了祖輩的文科天賦,他天資聰慧,記憶力非常強(qiáng)。
他十二歲時,就模擬過科舉文《六論》,拿起筆就能寫,而且文辭很有氣魄。
曾鞏十八歲時,跟著父親曾易占進(jìn)京,那個時候的讀書人都喜歡以文會友,曾鞏就是這樣和王安石認(rèn)識的。
兩個人自此以后關(guān)系也不錯?!?br/>
王安石就笑:“這個曾子固,今天過后也算是徹底揚名立萬讓人銘記了。”
曾鞏想起自己的這個固執(zhí)的好友,也是搖頭失笑,兩人雖不在彼此身邊,但也一切盡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