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林修然的話王澤沉默了半晌后道:“修然啊,你沒有必要這樣自責(zé),你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我知道你很善良,但是你不是神,你做不到幫助每一個人。,你已經(jīng)盡力了不是嗎?”
林修然道:“但是我當(dāng)時明明都已經(jīng)看出了他的不對勁,看出了他之后可能會繼續(xù)沉淪,但是我也僅僅只是勸了一句而已,并沒有管,如果我當(dāng)時再堅持一下,如果我再跟他多說一句也許結(jié)果就不會是這樣了?!?br/>
王澤聽了林修然的話冷笑了一聲道:“修然啊,善良是好品質(zhì),但是過分的善良那就是愚蠢了。你跟他毫不相識的情況下出面幫他解決了問題,拿回了被騙的十萬元錢,并且看到他的狀態(tài)不好還好心出言提醒了幾句,這樣難道還不夠嗎?
這樣還不夠那還要怎么做?一直跟著他?以后就一輩子盯著他,他每次要做股票的時候都提醒他?你在開玩笑嘛?”
林修然道:“可是人死了呀,現(xiàn)在人都死了呀?!?br/>
王澤沉默了一下后道:“修然,我之后要說的話都是基于我自己的認(rèn)知,我到現(xiàn)在也不知道到底對不對,但是你可以參考一下。
你覺得人生在世是利人是對的還是利己是對的?雖然有時二者并不沖突,但是在二者沖突的時候,必須二選一,你選哪一個?我不知道你的答案,但是我告訴你,我選擇利己。原因很簡單因為人性,如果我有能力的時候我一定會幫助別人,但是如果我沒有能力的時候我要先保證自己可以活下來。
經(jīng)濟(jì)學(xué)中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市場是一個無形的手。當(dāng)每個人都非常理性的為自己考慮的時候,社會就會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但是這也并不是說要自私自利,什么事情都是有一個度的,把握住度就可以,比如說我和我身邊的人都餓的要死,現(xiàn)在我只有一個饅頭,不能分開,只能一個人吃,不吃的人就要死,我和另一個人非親非故的情況下,我一定會自己吃的,但是當(dāng)我有很多饅頭,我已經(jīng)吃飽了,現(xiàn)在路上有一個人不吃就會死,那我一定會把饅頭給他吃的。
我相信你也一樣,大多數(shù)人都一樣,對嗎?我覺得這個例子就能很好的說明“度”的重要性。
為什么要跟你說這個“度”。在這個行業(yè)中有很多所謂的“損人利己”的事情,就比如說股票市場上那些做短線的人有賺有賠對嗎?賺錢的人賺的是什么錢?做短線因為時間比較短,所以公司本身的質(zhì)量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那些賺錢的人賺的錢基本上就是賠錢的人賠的錢。這就是所謂的“損人利己”,損人利己是錯的,但是這些做股票做短線的人他們錯了嗎?
好像并沒有什么錯,對嗎?那為什么會這樣?
我再給你舉個例子,我剛?cè)胄械臅r候見過一個投資者,他父親身患重病,但是他卻在這個市場中輸紅了眼,將父親治病的錢都投進(jìn)了股市,過了不久,果不其然賠了個精光,他的父親因為沒錢治病被醫(yī)院趕了出來,最后他眼睜睜的看著父親痛苦的死在了家里。
但是那一段時間公司卻是賺錢了的,公司賺的錢中就很有可能會有那個投資者給父親治病的錢,這樣的話你說我夢應(yīng)該愧疚嗎?
這么說你是不是好理解一些?我們沒有必要愧疚對嗎?因為我們是在合法合理的賺錢,他們虧錢導(dǎo)致的后果和我們無關(guān),就算沒有我們他們一樣會虧錢。我們只需要保證他們這種情況還拿錢做股票不是我們勸說的就可以了。
再看看這個跳樓的中年大叔的事情,不也是一樣嗎?只要不是你勸他做股票那就可以了,剩下的和你無關(guān)啊,你已經(jīng)幫助他了,不過人力有時窮,你盡力了,沒有結(jié)果,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呀,對不?”
林修然聽了王澤的話道:“對是對,但是我總覺得不舒服,我總覺得這是我的錯,我總覺得我應(yīng)該能拉這個中年大叔一把的,總之自己心里總覺得不舒服?!?br/>
電話里傳來了王澤微笑的聲音,王澤道:“可以理解的,其實呀每一個人都有惻隱之心,每一個人都會想要幫助別人,這很正常,但是幫助歸幫助,幫助本身只是一個動作,只是一個過程,并不一定會有結(jié)果,所以你只需要保證你的出發(fā)點是善意的,你幫助的過程以及方式方法是合適的這樣也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苛求結(jié)果,就比如說這一次的事情,我之前也說過了不止你勸過,我和董海大哥也都勸過,但是他不聽啊,這又有什么辦法呢?
說實話,就算你又多勸了幾句,你覺得就會有用嗎?”
聽了王澤的話林修然沉默了,他知道王澤說的都是對的,但是一想想這個前不久還和自己一個火車,一起聊天的人現(xiàn)在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特別是自己明明預(yù)想到了可能有不太好的后果,可以阻止,但是并沒有阻止。
王澤繼續(xù)道:“這才哪到哪呀,你要記住,在這個行業(yè)中有人賺錢就有人虧錢,虧得傾家蕩產(chǎn),接受不了現(xiàn)實,頂不住壓力跳樓,想著一死了之的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