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高麗王看來,明朝這么做是完全不把他們看在眼里,對他而言是奇恥大辱。
他連夜召集群臣商議如何應(yīng)對接下來的歲貢之事。
高麗王看著群臣,開口道:“白天的事情,諸位大臣也看到了,我今夜召集你們過來,就是想聽聽你們的想法?!?br/>
“大明皇帝,簡直是欺人太甚!這是當我們高麗無人嗎?!”有熱血上頭的臣子,怒聲道。
“王上,如果我們今日答應(yīng)此事,那么下一次他們就敢更加變本加厲?!?br/>
“我們一定要派使者去大明,嚴詞拒絕此事!”
看著底下群臣激忿的場景,高麗王王禑很滿意,他微微點了點頭,然后開口道:“你們當初不聽吾攻遼之計,才會導致如今的地步?!?br/>
“我當時就說了,咱們高麗要想要更好的生存下來,就要保證北元的存在。只有北元還在,我們才有價值。你們當時非要勸我,如果我們當時馳援北元,又怎會有今日之事。”
“在我看來,咱們不僅不繳這些歲貢,而且還要收回鐵嶺,要知道那里本就是我們的領(lǐng)土。明朝那些家伙打退了納哈出后,直接占了鐵嶺,這幾年我們數(shù)次交涉,對方都無動于衷,顯然是不打算歸還。”
“早就應(yīng)該采取武力收回了?!?br/>
大殿上立馬安靜了下來。
大臣們想的都只是強烈譴責而已,沒想到他們的王上竟然一開口就是要動兵。
聽到高麗王竟然要向大明動兵,立刻就有大臣反駁道:“大王,不可啊,大王!大明國力強盛,連北元都不是其對手,非我高麗能敵?。 ?br/>
這名大臣所講的話,是這些年高麗國朝堂上的主流聲音。
他們連北元都不是對手,又怎么可能贏得了大明。
如果是以往這話或許管用,可如今這情形,卻大大不同了。
高麗王的岳丈,權(quán)相崔瑩斜眼看著那個說話的大臣,冷聲道:“李子松,你的意思是就這樣讓我們的王上,讓咱們大高麗忍受這樣的屈辱?!”
“要讓咱高麗,接受如此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說吧,你李子松暗中是收了大明多少好處!”
高麗權(quán)相崔瑩一直就是親元派,而且他對于大明并沒有太多敬畏之意,這與他的經(jīng)歷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
崔瑩早年從軍,有一定的軍事才能,至正十四年,宗主國元朝調(diào)到中原江淮地區(qū),參與鎮(zhèn)壓元末農(nóng)民起義。
到過中原,有過與紅巾軍正面交戰(zhàn)的經(jīng)歷,而且取得了不小的功績。